2014年1月16日 星期四

「歧視」是少子化的原兇

我每天靠捷運通勤,無論是工作或休閒,我在台北地區離不開捷運。這幾年搭捷運的心得,發現大家一直在吵生育率降低、少子化、年輕人都不生等等的問題。但是,在捷運站內都沒發現,我每天都覺得挺著肚子的正妹孕婦很多、一起排電梯的娃娃車也很多、牽著孩子到處跑的小家庭到處都有,特別是假日。每天都在捷運站裡,與我們一同搭車通勤。生育率到底少在哪了?我很不解問題的真相?所以我到公司後,我就問比較年長的同事。我問:捷運站都充滿娃娃車及孕婦,生育率低在哪?同事的年紀約六十歲媽媽,她回答很妙,她說當然少呀!我們以前要抱小嬰兒,隨便走到親朋好友家,就有得抱來玩一玩,再還給人家。那你在捷運上看到的,只是少部份,你現在去親友家還常看到小娃娃嗎?這答案另我茅塞頓開。於是,我又開始觀察,推娃娃車媽媽的行為…

多功能、豪華型的嬰兒車
圖片轉載:http://a0.att.hudong.com/22/83/14300000937104128462831181142.jpg
我其實不是一個研究型的人,我只是在通勤的過程中,喜歡看看人們與環境的互動。大家都知,捷運電梯大多只有一台,大家就在那排隊等。兩三年前的人,我發現到,推娃娃車的爸媽們,一看到大排長龍,就轉頭去搭手扶梯。但是,近幾年來,娃娃車越來越豪華,已經不像以前那種構造簡單的娃娃車,隨手一抬就能走。所以他們也開始乖乖的等電梯。其實帶嬰兒出門,許多時後跟帶一位重障者差不多。有著許多的配件、東西要帶。我常常看到一個景象:媽媽穿的很時髦,腳踏高根鞋。又推著很有時尚感的娃娃車。身上又要背著大包小包。與我搭電梯出來後,她們一看到門打開的景色不同時,就開口,這不會到某某地方嗎?通常我就與她搖搖頭後說:「妳搭錯電梯了」,這時看出她的一臉疲憊與失望。我想,時代的進步,讓媽媽們不在像早期那樣,有了小孩後,把自己弄成黃臉婆,她們還是保有同年紀女生的態度,自己帶孩子外,外表也要保持亮麗。


我排電梯時,習慣就直接插隊在直立人們的前面。因為輪椅優先。有一天,我進去後,我看到後面一位媽媽氣喘噓噓的趕電梯,但是那些直立人們,似乎沒有要讓位。於是按電梯的誼芳,手一橫,擋住了門口並說:「娃娃車優先喔!」我們一同出電梯後,媽媽直呼感謝,她說:「真的很謝謝妳,不過妳不怕被人打嗎?我常常在搭電梯時,都沒人要讓。妳敢這樣把人叫住,真不簡單…」從這事件後,我們一直在思考,人們幹麻要在有障礙的環境生小孩呢?大家想像一下,推著娃娃車外出的生活,從出家門的社區門口,有路阻,要把車子抬過去;上了人行道,到處停滿了機車、腳踏車,或是高低落差的台階、路面坑坑洞洞;要進商店買東西又遇到台階;搭公車要抬娃娃車、自己開車停車位又難找、搭捷運又沒人要讓電梯…許多的種種,你們出門一天都是障礙了,你們會有動力生嗎?

「孩子永遠是父母心中的寶」我想這句話,無論在哪個年級的爸媽,應該都願意成立。我這位七年級生的想法來說,我非常同意這句話。老一輩的也常告訴我們,等你當父母就知!這句話也代表著,當你還沒當父母時,不要去批評當父母的做為。於是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,「我這代的苦這麼多,我還要讓下一代受嗎?」我們的苦當然不是哪種會餓死、病死的狀況,而是更嚴重的「精神缺乏」問題!科技進步讓人與人之間變的疏遠冷漠;物質提升反而造成了,親子間用物品來管理孩子的行為。這讓孩子們,高度依賴物品,不懂得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合作。相對的,也養成了許多的空降父母部隊與恐龍家長。這是一種惡性循環。受苦的是許多少數個性的孩子們,例如:障礙的孩子、性向特徵不符合社會期待、經濟上特別極端的(富或窮)、思維邏輯跳脫的孩子等等。拉到時事來討論,我一直覺得吵的沸沸揚揚的多元成家議題。如果可以完全的落實,我覺得可以重新改變一些文化教育。反方與正方的問題,我覺得不值什麼討論。

ETtoday報導
原文:http://www.ettoday.net/news/20131110/293497.htm
值得討論的是,有些中間偏反方的人,會有一種言論:「我支持同志,但希望我的孩子不是!」這論點引起了許多人抨擊「歧視」。但是我覺的,我們冷靜點來思
考,為什麼這些父母會說出這樣的話?我單純點的想法是,這是人之常情。因為這社會的不友善,父母當然會害怕,如果生下多元性別的孩子,成長過成一定比他人辛苦。又加上,華人以儒家為中心思想。我們從玫瑰少年--葉永鋕同學的一生,就可以看出台灣的歧視與錯誤的傳統思維。葉永鋕是一位自小就偏女性化的男生,出生在純僕的屏東。他上學一直遭受到性向所帶來的歧視,而回家告訴家長,家長也覺得,如果不能改變自己的性向,那就多忍耐。長期以來,社會價值一直告訴少數(弱勢)的一方要比他人更有肚量、更要忍耐、更不能生氣。到了國中被霸凌的問題更加嚴重,為了上廁所,只能利用快下課的時間,老師同意後,才去上教職員廁所。連上個廁所都要閃閃躲躲的。不幸的事,在一次上廁所後被發現葉同學倒在血泊中,急救後仍宣告不治。從這起事件中,我們同理站在葉媽媽的角度,她必需受到多大生離死別的痛苦,而這樣的痛苦是社會帶來的歧視所造成的!

少子化的議題,是我第一次嘗試撰寫。我長期以來就沒在研究這個議題,但是我也要說,大多數的人們習慣將議題「物質化」。大家比較常說的是,沒錢養小孩、沒錢給孩子有好的環境等等。但是,我比較習慣思考一些,人的核心價值與問題。因為「無障礙」與「性向」問題,是大多數的人視而不見的。因為這些多數人,很少是需要者。我想「歧視無所不在」。但是,提高生孕率又是國安層級的政策。我們不能一直卡在物質上的迷失。當官的不要以為塞錢補助就有用。老一輩的也告訴我們一句俗語:「嬰兒出生自己會帶糧草」。年長的一輩也不要一直酸,我們年輕人不願生養眾多。而是地球很危險,不適合生存!少子化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,而是一種友善與人心問題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