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

障礙生活可以融入多少文化?(婚禮篇)

台灣人的文化,就是愛好喜慶熱鬧。一群人聚在一起,開開心心的吃飯、喝酒、聊天。我相信每個人,都應該很開心可以參與,親朋好友的婚禮。一場喜宴可以帶來許多歡樂的聯誼機會。同時也展現出多元台灣文化的特色。但是,對於障礙者來說,你可曾想過,障礙者可以有多少的融入呢?我常常聽到有些障礙者會分享,他都無法參與喜宴。特別是自己親人的。理由有幾點,其中就是因為環境有障礙。所以出門很不方便。特別是鄉村地區。另一種理由,就讓人有點難過了。因為早期的社會,認為殘障是種「不祥之人」。所以在喜慶時,特別是自己家在辦喜事,障礙者往往是被關在房間裡無法參與的。不過隨著時代的改變,這種歧視也漸漸被改變。

我在台北長大,從小就坐在輪椅上的我來說。參加婚禮的經驗很特別。隨著年紀越大,參與婚禮的次數就越少。我的年紀剛好介於,路邊流水席與飯店宴會廳的轉換期。所以我印象很深刻,小時後,媽媽會推我去參加親朋好友的婚宴。也許是因為封街舉辦的關係吧!平面的街道意外的成為了當時的無障礙餐廳。隨著年紀越大,大家的消費習慣,漸漸改到飯店、會館、餐廳舉辦婚禮。我也就開始變得出席率不高。除非是很親的親戚結婚。我才有機會參與。每次到了餐廳門口,就會有許多男接待下來,把我抬進餐廳。近幾年開始,身邊有親友結婚。我大多都自己先google餐廳。發現有障礙,就編個理由寄紅包過去表達心意。心中也不免有些失落。

你們覺得障礙在哪呢?

我才剛踏入了人生另一階段。與大家分享,準備婚禮的「障礙」與傳統的「改變」。在籌備的過程中,我們突然發現「障礙無所不在」。舉凡看婚紗、拍婚紗、選喜餅、購買婚禮用品、選擇宴會場地;再延伸到男方要去女方家提親、迎娶。到處都是障礙,沒有靜下心來克服、溝通,還真的會有結不成的危機!

從準備、選購物品層面開始:婚紗店、西裝店,在台北市的2大婚紗街,必需不斷不斷的逛。才能從數十間店中找到兩三間可以讓輪椅進去的。進去了,我也沒有平台能更衣。只能克難的將輪椅放平,或是躺在冷冰冰的地板上,大約套一下。無法很精準的去量尺寸。業者沒無障礙的觀念,如果有個床,就能方便解決了。挑選喜餅、婚禮小物、印喜帖的店家,大多都是有障礙的店。最後,我們選擇使用身心障礙庇護工廠的商品。主要的原因不是為了做愛心。是因為他們有較好的無障礙環境,挑選、簽訂單上是舒適的。這是意外的收獲!

最困難的就是,宴客場所的選擇!因為我們有許多輪椅族的好朋友。輪椅所佔的面積大約可以佔2個位置。大多數的喜宴都習慣桌與桌之間,僅留下一小小條走道。使得輪椅只能乖乖坐好,無法像直立人一樣,到處串桌敬酒。我自己在參加親友的喜宴,就很討厭這點。所以我們不斷的與會館溝通空間的動線問題。同時也必需找到,有2間以上的無障礙廁所。因為輪椅族也很能喝。

老婆家在五股,那邊根本就沒有好的無障礙交通。再加上,回家還要先爬階梯,才有電梯。所以,每次都只能約在外面與父母討論。台灣人對婚禮的文化,就是很重視長輩的意見。我也覺得,不能拿障礙的身份,就要長輩來找晚輩。所以每次要去五股,就是要聯絡復康巴士,或是查有沒有低地板公車。因為我們交往這七年,我還真的都沒去過公主的城堡。就連現在也是。所以,我們把提親移到丈人的公司。訂婚儀式與迎娶改到姑姑的家。舉了這麼多籌備的例子,同時也是要告訴大家。我們這邊上不去,那邊進不了。把許多習俗減化,差不多也把大家印象的傳統婚禮習俗,顛覆了四不像。真的很感恩雙方爸媽與長輩們的體諒。

從過程中,學習不同障礙的需求

就因為我們將禮俗給顛覆。加上自己及身邊的好朋友們都是障礙者。在人生唯一一次的經驗中。我們決定停下腳步慢慢來「加入」。我是肢障者,當然比較了解肢障者聚餐時會遇到的需求。例如:交通、用餐環境、無障礙廁所及席次的安排!因為從小的經驗,大家都怕在走路的過程,會碰撞到輪椅,造成危險。所以都會將輪椅安排在最靠邊或最後面。讓我都看不到舞台上在做什麼活動。無奈的我只能低頭猛吃。於是,我告訴了我們的家長,我們必需要有優先的概念。聽語障與輪椅的朋友們,優先往前排。直立的親友們往後安排。因為他們看不到是可以隨意的起立,也不會影響到他人。這次我們有特別注意到「插座」!因為電動輪椅者需要,需用維生設備的朋友也需要。我覺得,我失去太多的參與機會了。無論多重障的朋友,只要他願意來,我們就應該要想到。這些是屬於硬體上的無障礙。

點字喜帖
我們身邊也有視障與聽語障的朋友們。停下腳步來,我詢問他們的需求。聽語障的朋友們,需要手語翻譯員。除了能即時的了解,台上發生了什麼狀況外。他們也能透過手語的即時翻譯,知道大家在哈哈大笑什麼,而更融入在整場晚宴中。視障的朋友們,除了需要有人引導、夾菜外。他們需要「口述影像」來讓他們了解現在發生了什麼事。口述影像不需像手翻員的專業訓練。只需要主持人多加一些完整的描述。例如:現在新郎、新娘進場了。哇!新娘子非常的美(通常說到這就結束了)。(要接著說)新娘身上這套白紗有豐富的層次,上面有一朵朵的純潔白花,有如花仙子…多說物件上的描述,這會讓視障的朋友們,更加的有參與感,而不是只有來單純吃飯。在喜帖方面(這是我自己想到的),我將內容打成了電子檔,讓盲用電腦可以報讀(這不花錢,寄E-Mail)。另一種是貼「點字膜」,我發現到,我們將有點字的喜帖,親自送到好朋友的手上,他們有一種拆禮物的驚喜感!因為他們不用在透過他人的報讀,即時分享喜悅。這些就屬於軟體上的無障礙(資訊無障礙)。

桌邊手語即時翻譯
奇怪的一點,政府口口聲聲說,鼓勵身心障礙者社會參與。而且在申請手翻員的項目中,也有寫到社會參與。但是,我無法去跟市政府申請手語翻譯來到婚禮的場合。參加親友的婚禮不就是社會參與嗎?有聾人朋友告訴我,連自己的婚禮也無法申請。所以我就私費請手語老師來幫忙。事後,聽語的朋友們,有與我分享到。他們在我們的婚禮,覺得很舒服也很有趣。舒服在他們可以知道全場在進行什麼。有趣在,他們的另一伴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輪椅,到處穿梭,相當的新鮮有趣。另一點是,通常在桌上會立一束花代表喜氣。但是花束擋住了看手語的視線,所以他們將花放去地上。不久後,服務生又將花拿上桌,並說:「這麼漂亮,你們怎麼放下去了?」經手語老師的說明,服務生才了解到,這美麗也是種阻礙。同時這也是台灣業者的機會教育。


生活習慣延伸文化。其實一場婚禮就是把每天的生活消費活動,將食、衣、住、行、育、樂精緻化的套餐包裝行為。但是食與衣,台灣的業者都不願意正視障礙者的消費需求。所以處處是障礙,相對也很難約會、難治裝;住(及旅館),在蓋房子時,都沒有無障礙的設計,才導致我這女婿一直未進家門;行,交通無障礙也尚未普級,別說陪老婆回娘家了,連在台灣蜜月旅行都處處障礙,當然包含了育、樂,休閒娛樂真的很容易影響到人際發展的關係。文化與生活息息相關,障礙者出門都是障礙了,如何融入我們的文化生活呢?除了呼籲障礙者勇於出門外,政府與業者真的要正視各式障礙的需求,這不是要花大錢,只需請你花點「同理心」。



沒有留言: